时间:2025-15-01
大家好,我是张淄桓Picso,现在在深圳国际交流书院就读12年级。
摄于学校达人秀晚,和最棒的幕后团队
我是英美双申人,目前已经通过Early Decision收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认知科学&电子音乐offer。我的美国申请方向是认知科学/心理学以及音乐混申,英国的申请方向为生物学/神经科学。
我希望以自己的经历为参考与大家分享英美双申+多专业之间的平衡和申请的一些想法体会。
学生档案
高中:深圳国际交流书院
申请方向:英美双申申请专业:认知科学、心理学、音乐学、生物学、神经科学
在早申请中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offer
1、提升标化重在平时积累
我是一个极度拖延,ddl赶得昼夜颠倒的人,因此很多东西都是临阵磨枪准备的。我的托福和sat都是十二年级才考并几乎都是裸考的,但也算取得了还可以的成绩。
因此我个人认为标化考试重在平时的积累,尤其是英语能力和表达,而仅仅靠考前冲刺往往很难短时间弥补起短板。
我从G1开始就选修了IGCSE英语文学,并且A年级也继续选修了AS&AL英语文学课程;四年文学的经历是我认为给我英语能力带来提升的最大因素,无论是阅读语法还是口语表达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多锻炼。
所以我觉得有一个好的英语基础是标化出分最重要的条件。话虽如此,我的英语水平在同修文学课的朋友里相比也是不高的,有很多非常厉害的身边朋友都会带动自己进步。
2、传帮带”助我探寻音乐之路
我在G1的时候有幸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位学长,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玩爵士乐,做自己的作品和参与各种演出,也是在他的影响下我才能够将音乐作为一个专业申请。他现在也在JHU就读。我申请音乐所准备的作品集也是在他的指导和建议下制作修改,寻找老师的专业帮助。
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我的音乐申请从最开始就不会发生。我认为学校的这种“传帮带“的传统是真正值得传承的,我们身边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学校生活上都会无私地给予我们非常多的帮助,我本人也会尽我所能帮助身边还未申请的朋友们。
Picso和乐队朋友演出
并且,同辈之间的互相帮助也是极为重要的。我生化方向的学习和竞赛准备都是自主独立完成的,从不参加补课“冲刺”之类;这得益于我们届生物人的互帮互助传统,我在比我厉害得多的朋友的帮助下一同做题复习和备赛,使我有了很多进步并收获了许多非常真挚的友谊。
在申请季期间,我们也会商讨选校专业以及调整剑桥学院的选择,尽量避免同校竞争。这种传统和学习氛围我认为是极为宝贵的。
3、在文书和活动中展示独特
我个人认为文书和活动是在申请梦校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也是最能体现个人形象的部分。
当所有人都有优秀的成绩和过关的标化时,与个人形象契合的活动和好的文书文笔才会让招生官眼前一亮,从众多申请者里脱颖而出。
从我自身来说,除了保证课内的GPA和成绩单,我参与了从志愿服务到生物类科研实习的一些活动,尽量保证活动列表的多样性。
其实学术相关的活动并不占我活动列表的最大比重;实际上音乐类的活动——比如自己的社团与乐队,音乐制作和演出和音乐相关的志愿服务——是我认为最为重要也相对独特的部分。
摄于学校达人秀晚,和最棒的幕后团队
音乐同时也是我主文书的核心素材。我的主文书讲述的是自己学习爵士乐的经历和故事片段,中间插入了一些自己对音乐,爵士乐精神和即兴的思考,旨在展示自己并不只是一个从小练乐器的亚洲琴童,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音乐创作者和学习者。
我认为文书最重要的注意事项是storytelling和讲好足够触动的故事,而不是描述一些空泛的大道理或者阐述观点写成议论文。
我个人觉得就算论述观点再有逻辑再高深,招生官仍然更容易被生动的、塑造清晰个人形象的好故事打动;因此,我比较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体现“一些自己想要强调的意义主题,也就是常说的”show don’t tell”.
4、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写在最后的是心态和情绪的调整。我的心态情绪一直都非常稳定很少波动,要说真正开始紧张起来的时候其实只有出结果前的几个小时。其他的时候即使身体上很累(提交申请前的几个月通宵两三天不睡觉是常事,因为我很拖延很多事情都等到最后一刻才会做)但精神几乎从不低迷。
在酒吧弹琴,一个朋友用胶片拍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不要亏待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我比较享受独处的时光,经常完成个大任务后一个人花上一整天去以前常去的地方散步,或者去酒吧弹琴待到深夜,然后第二天有下一个任务继续昼夜颠倒。这的确不是个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如果说回头看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就是保持时间管理和身体健康,这些比一个大学录取的结果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