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28-12
大家好,我是Max,本科毕业于帝国理工学院材料系,目前在帝国理工学院材料系攻读博士学位,同时担任清华大学的未来实验室研究助理。
学生档案
录取院校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QS世界大学排名#6
高中:国内某高中
本科:帝国理工学院材料系
1、我的本科申请之路
首先梳理一下我的高中和本科申请经历。以下是我高中三年的主要课程安排:
Y1(IGCSE):数学/物理/化学/经济学/英语Y2(AS Level):数学/物理/化学/经济学Y3(A2 Level):高等数学/物理/化学
本科阶段,我主攻申请英国和香港院校。在英国申请方面,我通过UCAS系统申请了牛津大学(面试后收到拒信)、帝国理工大学、伯明翰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同时还申请了伦敦大学学院的化学工程专业。除此之外,我还DIY申请了港大、香港科大、香港中文大学的工程学专业。
对于申请英国G5的一些提前准备,我建议首先需要准备好一次入学考试,比如PAT/MAT/STEP。其次需要自学本科初期阶段的基本知识,因为当时我面试的时候就被问到了一些材料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主要是为了考察申请者对于自己申请专业领域有没有足够的了解。
除此之外,以下四点是大家申请时需要注意的:1.相信官方要求,而不是口头宣传 2.积极申请3.为牛津剑桥申请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为香港申请者要求更高的预期成绩
2、在帝国理工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
帝国理工的学习节奏非常快,教授在一节课内所讲的内容,往往需要我课后花三倍的时间去消化,并且每一节课程的课后作业量也是非常高的。学校十分强调自主学习,想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
IC非常看重国际化,招了很多全世界各界讲师,他们之中很大部分是有口音的。作为英语非母语者,刚开始会感到非常不适应,甚至出现听了一半听不下去的情况。
另一个感触很深的是,帝国理工的主要目标偏向于科研(这可能也是很多其他高等院校的共通点)。高中老师是围着你转的,下课可以随时找到他们去问一些问题什么的,但是这边你只能根据老师的日程,根据他们什么时候有空来获得和他们交流和讨论的机会。
帝国理工校区相对来说比较小,使得它的一些生活的设施非常便利,比如图书馆、健身房、游泳馆,体育中心,宿舍。有时候想听什么讲座的话,走几分钟就能到。所以资源都是比较集中方便的。
我个人觉得帝国理工的考试的反馈机制不是十分透明,考试过后的反馈不会十分详细,甚至某些课程的考试没有反馈。课程内日常的作业评分也比较主观,不同的老师评判标准不尽相同。但是不得不承认,考试的反馈机制正在不断改善,目前也是有不断往正确的方向靠拢。
3、放弃剑桥 二次申请博士
2021年,我DIY的申请了英国以及新加坡。申请结果主要可以分为这三部分,1/3是石沉大海,他们就不回你了,然后还有1/3是他们没有 PhD的位置,或者说没有位置,还有1/3他们是给官方回复是类似于你的简历是非常好的,我建议你走我们的官方申请程序云云。英国总共申请了4个院校,并收到了剑桥的offer。
剑桥大学的生活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剑桥大学一共有31个学院,每一个学院都有它独特的发展历史和传统。学院会举办很多艺术和体育类的活动,并且还有自己的社团,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参与。剑桥大学的学生都是非常顶尖的,不只是在学习方面,而是在很多方面都是顶尖的,比如体育项目或者绘画。
我在剑桥读了一年,我感受到学校里的同学都是非常顶尖的,而且他们通常不是在一方面顶尖,你发现他们可以在很多个方面甚至是精通的级别。
剑桥其实相当于大学城,它的学术资源其实比较分散的,比如听个讲座,你可能得从校园的这头走到另一头,剑桥所处位置比较村,城市不是那么繁华,也没有多少娱乐设施,比如商店商店通常是五六点就关了,导致一放假就很想跑出去玩。
关于为什么我只在剑桥读了一年,因为当时我在升博面试的时候,我们商量好,主要通过建模的方式,使用知识图谱来研发新型的能源材料,大部分工作在实验室里进行,但是当我入学后,被告知实验室funding不足,只能被迫转成类似于全日制的码农,这与我的规划相去甚远。此外,我的导师base在新加坡,每3个月才回来一趟,而且不是特别负责任。种种体验和因素让我决定二次申请博士,最终申请到了帝国理工大学的材料系博士。
4、你真的适合天坑专业和科研吗?
说到天坑专业,生物、化学、材料、环境有关专业都可以对号入座。这些专业本科阶段基础、理论课偏多,适合日后计划从事科研的学生,另外,非Top school转专业难度较高。
总的来说,这些专业的性价比其实客观来说并不高,相对其他专业来说,普遍从业待遇目前还是比较低的,除了某些特定研究方向,在东亚地区,尤其是科研环境是不是特别好的,而且比较内卷。
当然还有比较偏重于 Paper的研究导向,科研很有会有接触有害物品和通宵实验的情况,尤其要动手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或者就是编程一类,这个行业比较看重经验,而非IQ。
总之,科研是一个需要谨慎选择的路径。在下定决心做科研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思考自己是否有意志和决心进入这个领域。